端午節傳統風俗習慣
發布日期:2019-06-14 作者: 點擊:
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“端午節”,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,在端午節我們有很多很多的風俗習慣,那大家都知道有哪些風俗嗎?這些風俗又有什么意義呢?
粽子
粽子是端午節對我們印象較為深刻,快到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,空氣中都帶著糯米的甜膩香味,每到吃粽子時是我們較開心的時候。相傳吃粽子的習俗是為了紀念屈原,幾千年前,屈原投江自殺,人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,就用粽葉包裹糯米投入江中喂食魚蝦,后來這習俗就一直延續下來了。
賽龍舟
賽龍舟也是為了紀念屈原,屈原投江死后,楚國人民十分悲痛,紛紛到江邊憑吊,漁夫劃起船打撈尸體,卻不見蹤影,后年五月初五借劃龍舟驅散魚蝦,以免魚蝦吃掉屈原尸體,現劃龍舟也被批為國家為物質遺產。
掛艾草
可能很多朋友都會記得,每到端午節時,家里大人都會在家門口掛一種草,那是我們很不理解,這種草叫艾草,端午節在古人眼中是為不好、不吉利的日子,掛艾草是為辟邪。而且在端午節前后是疾病多發時期,艾草獨特的香味有驅病、防蚊的效果,配合菖蒲有一定防病作用。
淋蘭湯
蘭并不是蘭花,而是一種叫佩蘭的菊科植物,有香味,可用來熬水沐浴,可治療皮膚病,去邪氣,后多用艾草和菖蒲洗澡。
涂雄黃
小時候大人都會在端午節時用雄黃酒在小孩額頭涂抹,這樣可驅除毒蟲,也可在額頭寫個王字,借老虎森林之王的氣勢來驅邪。
旋風箏
端午節放風箏主要在南方地區,帶孩子放風箏能消除災害,還可以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,稱之為“放秧”。
以上是關于端午節傳統風俗習慣簡介內容介紹,端午節習俗還有很多,如避五毒、采藥、跳鐘馗等,各地區不同習俗也不同。